求减灶退敌的故事和意思

孙膑“减灶”退敌简介,50字左右,多了不要~

孙膑命令齐军在进入魏地的第一天造十万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灶,第三天减为三万灶。庞涓以为士兵逃亡过半,就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膑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
孙膑 之师乃战国时代旷世之奇才鬼谷子也。鬼谷子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时代卫国人,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世称王禅老祖。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孙膑、庞涓显赫一时的人物,俱拜在鬼谷子门下,世称鬼谷子先生。相传他曾随太上老君学习道学。
而他自己亦著有不少关于行军兵法、道术、占卜、相人相宅。甚至为一个国事相其形气而知其兴亡盛衰。随他学艺的弟子苏秦、张仪就随他学纵横术,结果苏秦为六国大封相,而张仪更用远交近攻的方法,使秦国能统一天下。至于孙膑的兵法,后世皆称孙膑兵法。

41 孙膑减灶

司马迁

本文写齐魏马陵之战。孙膑精通兵法,善于选择伏击的有利地形,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因势利导,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终于使劲敌庞涓上钩落网,兵败自刭。孙膑智胜庞涓而名扬天下。这故事叙述完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孙膑,齐国阿(现在山东阳谷东北)人,战国时的军事家。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忌恨孙才能高于自己,便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名为“膑”。后来,齐国使者把孙膑秘密载回。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使田忌将〕命田忌率兵。田忌,齐国的名将。而往,直走大梁〔大梁〕魏国国都。今河南开封。。魏将庞涓闻之,去〔去〕离开,撤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过而西〕越过本国边境,西行(进入魏境)。矣。孙子〔孙子〕即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三晋之兵〕这里专指魏军。三晋通常指韩、赵、魏,因为这三国是从原来的晋国分裂而成的,历史上叫作“三家分晋”。,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齐号为怯〕齐军被叫做胆小鬼。,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引导它。因,顺着。。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蹶,挫折,失败,这里的意思是“使……遭到失败”。,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军半至〕部队(只有)一半人到达。。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为十万灶〕建造够十万人吃饭的灶。为,作,建造。,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固〕本来。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亡〕逃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倍日并行〕两天的路并作一天走,指兼程前进。逐之。

孙子度其行〔度其行〕计算庞涓的行程。,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乃斫大树白而书之〕就削去大树的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字。斫,砍。书,写。之,代白色木。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弩〕古时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夹道而伏,期〔期〕约定。曰:“暮见火举〔火举〕点起火,即看见火光。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烛之〕照看树上的字。烛,照亮。。读其书〔书〕文字。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相失〕彼此失掉联系,形容溃不成军。。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刭(jǐng)〕用刀割脖子。,曰:“遂成竖子之名〔遂成竖子之名〕终于成就了这小子的功名。竖子,对人的鄙称,犹言“小子”。!”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太子申〕魏惠王的太子,名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减灶”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孙子列传》。

公元前342年,魏国的太子申和大将庞涓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攻打韩国,韩国决定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了韩国的请求,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领兵五万前去攻魏救韩。魏将宠涓与孙膑师出同门,知道自己不是孙膑的对手,赶紧下令从韩国撤回军队。而齐军早已悄悄地向魏国的都城大梁进发,为了麻痹敌人,孙膑向大将田忌献计说,魏国自认为强悍勇猛,天下无敌,一向不把我们齐军放在眼里,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兵书上常说,用百里速度急行军去追赶敌人,就会使部队前后无法接应,我军已深入魏国境内,可以用减灶之计来迷惑敌人,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田忌认为孙膑说得有道理,于是采用了这一计策。

庞涓率领的大军从攻打韩国的路上赶回魏国,一直跟在齐军的身后,第一天见齐军的军队有十万的炉灶;第二天炉灶减为五万人的;第三天只剩下三万人的。庞涓得知此事后很高兴,他认为齐军胆小怕事,就丢下步兵,亲自率领一部分轻装精兵,直扑马陵。马陵地区道路狭窄,地形险要,孙膑早已在此设下埋伏,庞涓率领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一点防备都没有,最后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庞涓被迫拔剑自杀。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示弱欺敌。唐代李世民的《经破薛举战地》里就用了这个典故;“沉沙无帮迹,减灶有残痕。”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于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龚叛:减灶之计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4766099604…… jiǎn zào zhī jì成语释义 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军事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龚叛:添兵减灶的成语有何典故 -
14766099604…… 添兵减灶 tiān bīng jiǎn zào 【解释】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

龚叛:增兵减灶的故事50字简介? -
14766099604…… 增兵减灶是出自著名战役典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围魏救赵—孙膑减灶斗庞涓.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

龚叛:减灶诱敌与什么战争有关
14766099604…… 马陵之战啊.

龚叛:远交近攻,退避三舍,增兵减灶这些短语涉及了那些历史故事 -
14766099604…… 远交近攻【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向宰相张禄讨教治国方略,张禄说秦国有天然屏障与兵车,势力足够号令诸侯,最近攻打遥远的齐国,这是一个大错,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先前已有魏国打击中山结果让赵国吞并中山,秦王采用...

龚叛:谁知道减灶诱敌,数典忘祖,卧薪尝胆,老马识途,一鸣惊人,管鲍之交,朝秦暮楚的历史典故? -
14766099604…… 减灶诱敌 孙膑对庞涓时每日军灶减半 也就是挖的火坑减半 使庞涓以为其士兵逃散的厉害军心不稳 所以轻敌冒进中了孙膑的埋伏. 数典忘祖 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

龚叛:孙膑巧施减灶计,是基于他对魏军什么样的认识?(用原文) -
14766099604……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龚叛:古时候打仗兵力少但为了迷惑敌军就搭了好多灶以显示人多,这个是什么故事啊!!!!? -
14766099604…… 减兵增灶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回中,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苟安好酒怠慢,违限十日.孔明令武士杖其八十而放之.苟安心中怀恨,投降魏军.司马懿吩咐他“回成都布散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

龚叛:有关战国田忌的故事 -
14766099604…… 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齐威王十五年),魏将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集大臣谋议“早救还是晚救?”邹忌认为“不如不救.”田忌认为“应该早救.”孙膑则认为应等韩、魏两败俱伤时出兵,这样既可令韩完全听命于齐,又可有...

龚叛:孙膑减灶诱敌的成语是什么 -
14766099604…… 错了是"因势利导",我小时候从成语动画看过的. 因势利导 ( yīn shì lì dǎo ) 解 释 因:循;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己方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

广懂生活 数据及资源来自于互联网上交流,数据资料仅供参数,有事请电邮联系。

Copyright© 优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