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母亲至关重要,孟子之母是妈妈们的好榜样

~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当中,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更是不能小觑。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梁启超在《倡设女子学堂启》中开篇写的一段文字,足见梁启超也深知在一个家庭当中,母亲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生都要经历家庭、学校和 社会 三个阶段的教育。这三个阶段中,家庭教育是贯穿始终的,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阶段,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这个问题是摆在为人父母者面前的必答题,当然这道题目也令很多为人父母者感到困惑。

根据有关学者的大数据表明,对一个家庭而言,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阶段以前,母亲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父亲。而这段时期,正是孩子形成“三观”的关键期,也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做母亲的,不要整天沉浸在手机上,把精力耗费在抖音、快手上,只顾自己玩得快乐,而放在教育孩子上面的精力和时间实在少之又少。

昨天由于公干去了一趟邹城,这是一座千年之城,更是“亚圣”孟子的故里。忙完公务以后,到了孟府孟庙,深切感受到了深厚的儒风儒韵,其中孟母的育子故事更是让人深思……

邹城之行,孟府孟庙是必去的地方。

在孟庙里面有一处景观,就是孟母三迁、孟母断机处的石碑,石碑有五块,引发我思考的还是这两块。

这两块石碑的背后,寄托着一位母亲对儿子成长成才的厚望。两千多年前的 育儿 故事,放在今天,仍然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孟母三迁

出生于邹国的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但是出身名门的孟子命运多舛,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教养成人。

据史料记载,孟子到了15岁左右才开始读书学习,按照现在孩子学习的年龄标准,应该是读初中二年级了。

孟子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视,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先后三次搬家,就是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孟子最早的家,距离村子的坟地很近。坟地是埋葬死人的地方,无论是死了人,还是上坟扫墓,丧家按照风俗和礼仪,要行跪拜之礼和烧香烧纸的,并且多是哭哭啼啼的,因为失去亲人后是肝肠寸断、万分悲恸的。

年幼的孟子正处于学知识的年龄,对世间万物都很好奇,看到祭祀的场景,他就和邻居的孩子们进行模仿,神情戚戚,惟妙惟肖。

孟子的表演才能并没有让其母亲高兴,反而让她感到担忧,她认为这里的环境不利于孟子 健康 成长,于是她就下定决心,把家搬到了邹国都城西郊的庙户营村。

本以为搬迁之后,就能为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令孟母没想到的是,新家处于闹市之中,繁华热闹,人来人往。有一次,幼小的孟子竟然在家里效仿那些卖猪肉的屠户的叫卖声。孟母听在耳里,急在心里,她开始担心市井街头当中一些不良习气,会对孟子的成长不利,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搬家,孟母总结了经验教训,经过一番实地调研,她决定把家搬迁到学校附近,因为学校是学习知识和礼仪的地方,周围的人都是有文化、讲礼数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孟子可以从中受到良好修养的熏陶。于是,孟母就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断机喻学

搬到新家以后,处于少年时代的孟子对新环境的熟悉能力还是蛮高的,很快他对自己的同伴们就打成一片了,在一起读书、学习、玩耍。这样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有一天,孟子竟然从学校里翘课逃学了。孟母知道后,心里很生气,但是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孟子,对他既没有体罚,也没有变相体罚。

采取的什么措施呢?

孟母把孟子叫到织布机前,拿起一把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割断了。孟子看了,惊问道:为何如此?

孟母回答道:你逃学,就是终止了学习,就像我把正在织的布割断一样。孟子听闻,深受触动,从那以后就再也不逃学了。

杀豚不欺子

关于曾子杀猪的典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

这则故事的梗概是:

某一日,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之一)的妻子要去赶集。跟脚是小孩子的特点,曾子的儿子看到其母亲去赶集,就要跟着瞧热闹,曾子的妻子不想让她儿子跟着,她儿子就开始哭闹。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听话,随口就对儿子说了一句:你先回家,等我从集市上回来后,就给你杀猪,炖猪肉吃。

等到曾子的妻子回家后,曾子准备把自己养的一头猪杀了。曾子的妻子赶忙制止:这是和孩子开玩笑的,不要当真!曾子说:小孩子是不懂事的,要以父母为榜样的,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

说完这些,曾子就把家里的猪杀了,煮了肉给曾子的儿子吃了。

其实,在孟母 育儿 的故事里,也有关于杀猪吃肉的传说。

有一天,孟子的邻居家杀猪,听着猪叫声,孟子就问母亲:邻居家为什么要杀猪呢?孟母对孟子的问话并没有在意,就随口说了一句:邻居杀猪,是为了请你吃猪肉呢!

话音刚落,孟母深感后悔,觉得怎么能骗小孩子呢?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她只好从家里拿出钱,到邻居家买了一些猪肉,做好以后给孟子吃了。

家庭教育很重要,但是并不神秘。家庭教育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耳濡目染、春风化雨。

在家庭教育当中,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表率。一个不懂礼仪、不讲文明的家长,就不要指望培养出文明礼仪的孩子;一个不求上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长,就不要指望培养出好学上进的孩子……

通过孟母 育儿 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一是要认识到 育儿 环境的重要性,要想子女 健康 成长,就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 健康 、向上的氛围;

二是当父母的,一定要信守承诺;

三是当自己孩子犯错以后,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更不是棍棒相加,触痛心灵远比打疼身体更重要。

育儿 有方法,但是没有定法,家庭教育要本着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才好。



呼朗:读了孟母三迁一文你认为孟母是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给了什么启发 -
19254334442…… 孟母是个懂得教育方法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严厉的人 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通过剪断织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则失去了它的作用)来说明学习也是一样的,不能中断.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在中国历...

呼朗:孟子的母亲叫什么名字?
19254334442…… 仉 氏:战国时期孟母仉氏,即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孟子(孟轲)的母亲.仉氏知书识礼,她为了使孟子得到好的环境教养,曾迁居了三次,有句成语就叫“孟母三迁”,就是典出于她教子有方的故事.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母亲的...

呼朗:夸夸孟子的母亲是怎样为了孩子才能好好学习的?好 -
19254334442……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

呼朗:孟母三迁的教育意义是什么?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
19254334442…… 【典故其一】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

呼朗: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得到的启示 -
19254334442…… 孟母三迁 词 目 孟母三迁 发 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释 义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 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示例: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把气淘. ...

呼朗:孟母三迁阅读理解答案 -
19254334442…… 您的问题,阅读理解 以下理解 仅供参考 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孔子),名叫(孔丘);“孟”指的是(孟子),名叫(孟轲 ) 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城外公墓旁 ),第二次住在(市场旁 ),第三次住在( 学堂旁).留下的原因(临边是学堂,有适合学习的环境) 从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你体会到: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您的采纳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第一时间回复,希望能帮到您~

呼朗:体现孟母怎样的教育观 -
19254334442……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孟子小时父母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父亲的墓地附近.墓地周围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走来走去.孟母认为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于是...

呼朗:孟母为何断机 -
19254334442…… 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到孟子年龄大一点,临近放学时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

呼朗:孟母戒子文章中,表现了孟母怎样的家教方法 -
19254334442…… 严谨治学态度

呼朗:孟母教子勤学 -
19254334442…… 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

数据及资源来自于互联网上交流,数据资料仅供参数,有事请电邮联系。

Copyright© 优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