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8):孙膑和庞涓的恩怨,魏国从此衰落

~ 公元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太子申被俘,大将军庞涓战死。这一战是魏国国势的转折点,魏国元气大伤,由魏文侯开创的霸业得到终结,魏国从此就走向了衰亡。

这一战向来因两位主人公庞涓和孙膑的个人恩怨而带有强烈的戏剧色彩,往往被影视作品描绘成是善良的孙膑对阴险的庞涓的复仇之战,是正义的齐国战胜邪恶魏国的战争。但事实是齐国巧妙利用魏赵韩这三晋之间的矛盾,削弱了独霸一方的魏国,并在马陵一举击溃魏国的主力,可谓收获了渔翁之利。齐国打败魏国后,国势大盛,成为东方大国。

齐国在齐威王的治下国势蒸蒸日上,而魏国在吴起出走楚国后已经走上了下滑的轨道,一上一下,两个大国的碰撞在所难免,而整个大势的发展来看,齐国占据上风似乎在所难免。所以,魏国败并非庞涓一人之失,齐国胜也绝非孙膑一人之功,大局使然。

但往往带有传奇色彩的复仇故事最能吸引人们的眼光,特别当这些故事又是围魏救赵、减灶之计等成语的典故,真实的历史逻辑就变得黯淡无光了。也许,所谓英雄创造历史就是指这样的状况吧。

孙膑和庞涓是同学,关系不错,但一毕业两个人就反目成仇,庞涓设计将孙膑的双足斩断,还差点要了他的命。原因无他,就因为孙膑才气太高,庞涓嫉妒了。这是相当狗血的一个剧情,活像二流畅销小说的情节,但它却赫然写在了我们的正史当中。

《资治通鉴》是这么写的: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

《史记》记载孙膑是孙武的后人,都是齐国人。他的名字叫“膑”是因为在魏国被施以膑刑而双腿残疾,真实名字未知。但《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他受的刑是“断其两足而黥之”,也就是把双脚剁了之后脸上刺上标志着犯罪分子身份的刺青。斩断双足应该是叫“刖刑”,“膑刑”是指挖掉膝盖骨。那孙膑是否应该叫“孙刖”呢?至于孙膑是没有脚还是没有膝盖骨,就不继续探究了。

后世传言孙膑和庞涓一起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先下山到魏国当上了将军。鬼谷子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史记》只记载他是苏秦和张仪的老师。但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纵横家,这么说来鬼谷子教的学问应该是纵横术才是。那他怎么又跑去教孙膑庞涓兵法了呢?关于鬼谷子的传说外史很多,但在正史中很难找到踪迹。我的猜测是,有人为了增加孙膑庞涓的故事的戏剧性,才会在故事中刻意加入了鬼谷子这样一个人物。不然,孙膑怎么会有如此高的才气,庞涓怎么会这么忌惮他呢?所谓名师出高徒,惊天之才必须有一个神一样的老师指导才符合逻辑,这样让故事读起来更有可信度。

庞涓去当将军的魏国当时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当时的魏国君主是魏惠王。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成为中原的霸主,而魏国的霸业也从魏文侯、魏武侯一直延续到魏惠王。魏国的国势真可谓如日中天,就连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也被魏国夺走了西河之地而忍气吞声,不敢正面相争。作为魏国将军的庞涓可谓位高权重,但他想到孙膑的能力比自己高,产生嫉妒之心,就诱骗孙膑到魏国,然后设计陷害他,把他的双脚给砍掉了。

这是一个非常戏剧化的情节,似乎天下人才非庞涓就是孙膑,颇有三国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但这从常理上思考是说不过去的,天下能人济济,庞涓干啥非要盯着自己同门师弟不放呢,除非之前他们之间有什么血海深仇。在魏国这样的超级强国任将军,庞涓面对的会是比孙膑危险得多的众多政敌,而孙膑也就是个应届毕业生。我们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要想位列高位除了才能,更重要的还有各种人脉、关系、情商等等不一而足,另外还有背景局势和机遇也很重要。孙膑这样的草根,庞涓究竟畏惧什么呢?另外,庞涓若果真是这样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人,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孙膑一了百了,留这活口是为了天天看着考验自己的负罪感吗?

《资治通鉴》继续记载:

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齐国使者到魏国访问,偷偷与作为刑徒的孙膑见面,然后将他救回了齐国。之后孙膑又由田忌引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尊其为老师。田忌赛马的典故正是孙膑逃到齐国后,寄居在田忌那里的时候发生的。那么问题来了,孙膑何德何能,齐国竟然冒着与强大的魏国发生外交争端的风险,要把魏国的囚犯给偷走。要知道当时齐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毫无顾忌的与魏国对抗。仅凭齐国的使者偷偷见了孙膑一面就惊为天人,自作主张让齐国冒这么大的外交风险?想想孙膑的简历。工作经验为零,还是一个残疾人,又有犯罪前科,又有竞业限制,他跳槽成功概率会有多高?

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不足为信,我虚构另一种情节,可能更符合逻辑。孙膑是齐国人,他为什么跑到魏国去谋职?因为孙膑是齐国派去的间谍。他通过与魏国大将军庞涓的同学关系,顺利打入到魏国政治核心,不料东窗事发,被捕入狱。要不是庞涓念同学之谊在朝中斡旋,孙膑早就命丧黄泉了。事发后齐国展开积极营救,最终成功将已成残疾的孙膑接到齐国,也许庞涓从中也帮了一些忙。孙膑因其功劳,受到齐威王重用。 

不管如何,孙膑回到自己的国家任职,帮助齐威王打下两场针对魏国的关键战役,彻底终结了魏国的霸主地位,迫使魏惠王到齐国的徐州,尊齐威王为王,这就是著名的徐州相王,我们下一篇再讲。

先说一说这两场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作为三晋的赵魏韩这个同盟何以分裂?想当年魏文侯鼎盛时,赵国和韩国都是以魏国马首是瞻,为什么作为自家兄弟的三晋之间打起来了呢?这要说到魏惠王的登基。

公元前371年,“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罃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这里的子罃便是魏惠王。魏国的内乱两年没有平息,赵国和韩国趁机“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赵国提议杀掉子罃,立公中缓,让魏国割让土地。而韩国则提议将魏国一分为二,以削弱魏国。不管是哪一个方法,这都将是对魏国的致命打击,将会使魏国降格为二流国家的水平。被曾经的小弟赵韩两国弄得快要灭国的魏惠王,是否体会到了当年智伯的感受呢?但搞笑的是,赵韩两国竟然达不成一致,纷纷就撤兵了。于是子罃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

第二年,重整国力的魏惠王击败韩于马陵,击败赵于怀,充分显示了魏国的实力,但也意味着三晋的同盟关系也已彻底瓦解。之后赵国似乎积极勾结外部的力量以牵制魏国的势力。公元前356年,赵国燕、齐、宋会盟,引起魏国的警惕,于是就有了魏国围攻邯郸的战争。网上资料显示,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赵国攻打魏国的同盟国卫国,但《资治通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唯一的记载是公元前372年,也就是魏武侯去世一年前,“赵伐卫,取都鄙七十三”。可见那个时候魏的内政已经不稳了。

齐威王打算解赵国之围,就以孙膑为将,率军出征。但孙膑借口自己是刑余之人不肯为将,于是以田忌为将,让孙膑做了参谋,类似于军师。田忌打算带领军队直奔邯郸,但被孙膑劝止了,于是上演了经典的围魏救赵的故事。但事实上,齐军虽然攻击了魏国,但没有直捣魏都大梁,也未能阻止魏军攻占赵都邯郸。齐军是在魏军占领邯郸后,班师回朝的途中,在桂陵一带成功阻击了魏军,大败魏军,连大将庞涓都捕获了。但《资治通鉴》并没有记载庞涓被捕的事情。

这一战魏国的主力并没有被消灭,齐国的胜利也仅是局部的胜利,赵都邯郸仍然在魏国的手里。两年后魏国和赵国在漳水结盟,魏国才把邯郸还给赵国。给魏国致命一击的马陵之战要等到13年之后。

公元前341年,这次魏国开始攻打韩国,韩国紧急派人向齐国求救。对于是否帮助韩国,齐国国内意见出现分歧,朝中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成侯邹忌为代表,主张不要干涉他国的战争;另一派则以田忌为代表,认为魏国吞并韩国将会对齐国形成巨大的威胁,要尽快去救。孙膑则站在田忌一边,但主张出手晚一点,等到魏赵两国打得精疲力尽了,尽收渔翁之利。孙膑的策略很有现代地缘政治的色彩。

于是齐威王就承诺了韩使者,但却迟迟按兵不动。有了齐国的承诺,韩国便放弃了与魏国和解的想法,抵抗到底,屡败屡战。五战皆败之后韩国就濒于崩溃,救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齐国身上了。直到此时,齐国才以田忌为将,以孙膑为师,起兵直奔魏国,重新套用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于是庞涓放弃了对韩国的进攻回国。魏国以太子申为将军,重新组织大批军队,准备迎击齐国的军队。

此时,孙膑给田忌出了一计,便是著名的减灶之计。孙膑让田忌每日减去士兵吃饭的灶台数量一半,并向北部撤离。也就是第一天留下10万个灶台,第二天留下5万个灶台,第三天2万个,以此类推。庞涓查看敌军留下的灶台后大喜,认为齐军出现大量逃兵,减员严重。于是丢下步兵主力,带其轻锐一路追了过去。此时的孙膑早早在马陵道设下埋伏,等着庞涓自投罗网。这一段《资治通鉴》写得相当精彩。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 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这更像是一个电影场景,孙膑偏偏还要在树上写上“庞涓死此树下!”,洋溢着复仇的快感,让读者看着大呼过瘾。但真实的事件往往不会有这样的戏剧性。不管如何,经过此役,魏国一蹶不振,齐国则成为东方的霸主。

孙膑在自刎前为什么说出这么一句,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很多人解释说这说明庞涓到死也不服气。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场大战庞涓都完败于孙膑之手,而且最早他自己都承认才不如孙膑,何以还不服气呢?特别是庞涓作为有愧于孙膑的人,在临死前就不会对孙膑产生丝毫的负罪感和忏悔之心吗?怎么说也不应该说出“遂成竖子之名”这样的话呀。这明显是一句对孙膑极其轻蔑的骂人话。同为同门师兄弟,又是两国位高权重者,庞涓对孙膑的身份不可能会产生轻蔑之感,那只能是对孙膑的行为。那会是什么行为呢?

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一段: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不错,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左传》的《曹刿论战》。这场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的战争跟上面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相比,实在是太小儿科了,简直是幼稚得可笑。但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注意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春秋时代的战争是礼仪战争,是贵族之间的战争游戏,军队“成列而鼓”,按照规则办事。但到了战国时代,军队由贵族武士转变为农民步兵,战争不再讲究什么礼仪规则,而是成王败寇了。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作为齐国人的孙子没有在自己的国家大展拳脚,反而跑到蛮夷之邦的吴国才能得到重用,也许是因为春秋时代华夏贵族们对这样的兵法甚是不屑吧。但到了战国时代,一切都改变了。

马陵之战第二年,商鞅便率秦军伐魏,魏公子卬领军迎战。商鞅诱骗公子卬进行外交谈判,谈妥后在酒桌上伏甲士袭击公子卬,然后大败魏军,夺回了当年被吴起抢走的西河之地。商鞅这种最起码的外交规则都不讲,完全不守信用的行为,可以说是击穿了道德最底线。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战国时代国家间的斗争已经沦落到弱肉强食的丛林级别。

也许庞涓是最后一批贵族精神的守护者,信守战争应该是双方军队堂堂正正的正面交锋,是勇气之争,而不是无耻的诡道阴谋。所以,对于孙膑的“诡计”,庞涓不齿也不服气。

遂成竖子之名!也许这句话就是春秋贵族精神的落日余晖。

这是我个人观点。

贲虾:同出一个德高望重的师门为什么孙膑和庞涓会一好一坏? -
19461112811…… 据说,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奇人,因其隐居于鬼谷,人称“鬼谷子”.鬼谷子博学多才,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投师学艺者颇多.《史记》载,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俱事鬼谷先生学术”.鬼谷子还有两个广为人知的学生,就...

贲虾:孙膑和庞涓不宽容的例子,要概括,100字左右不超过100字 -
19461112811…… 庞涓受魏惠王的聘请,比孙膑先下山,他出任魏国的大将和军师,虽然春风得意,但一想到才能在己之上的孙膑,就深感不安.后来,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便跟庞涓说起孙膑,想让孙膑来效力于魏国.于是,庞涓便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

贲虾:庞涓和孙膑出自同门,为何最后血刃相见? -
19461112811……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

贲虾: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孙膑复仇的时候到底有多狠? -
19461112811…… 对他进行了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抹去的侮辱.面对这样一个断送自己前程,将自己蹂躏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模样的仇人,自然是想要折磨他致死,千刀万剐,让他也尝一尝生不如死的滋味,才能解心头之恨.

贲虾:孙膑与庞涓 -
19461112811…… 是这样的,孙膑不简单,跟庞涓也太熟悉了(师兄弟啊)虽然都是鬼谷子的 门生,但是孙膑比较得真传,有很深的城府(说白了很阴),之所以放掉庞涓,是想让世人都从表面上看出他重义气、很大度.其实,他很了解庞涓的用兵伎俩,说白了,胜券在握,跑的了初一,十五跑不了,,自从被挖了膝盖以后,他借装疯子 逃跑,苦心专研兵法,后来在马陵道,设伏,在树皮上写到 “庞涓死于此地”,就这么自信,结果真的伏击到灭掉庞涓.足以说明他的内心世界多么的深不可测,大度是表面上的...

贲虾: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孙膑用什么计谋打败庞涓 -
19461112811…… 孙膑曾遭庞涓羞辱,不仅被砍了膝盖骨,脸上还被刻了字,而孙膑的反击,也让庞涓落了个羞愧自尽的下场.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孙膑用什么计谋打败庞涓. 公元前342年,韩、魏两国爆发战争,韩国被魏国大将庞涓打的节节败退,不得已之...

贲虾:孙膑的"膑"怎么跟后来的遭遇吻合,被庞涓碎了膝盖骨(膑骨)? -
19461112811…… 孙膑是后人对他的叫法.他姓孙,是孙武之后,叫什么名已不可考,但是人们知道他受过膑刑,后人便称之为孙膑. 孙膑,战国时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贲虾:庞涓与孙膑的故事有谁? -
19461112811…… 孙膑早年曾与庞涓一起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加上天资聪明,很快便获得了较丰富的军事学知识.孙膑未出茅庐便显示出超人的军事才华.而他的同窗好友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

贲虾: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 -
19461112811……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他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贲虾:孙庞斗智,你死我活有何典故?
19461112811…… 齐国著名军事家鬼谷子有两个弟子, 一个叫庞涓,一个叫孙膑.庞涓急功近 利,还没学成,就下山投奔魏惠王,执掌 魏国兵权.孙膑踏实认真,潜心钻研,不 但学会了鬼...

数据及资源来自于互联网上交流,数据资料仅供参数,有事请电邮联系。

Copyright© 优品秀